12月2日(一)下午14:00~16:00「从CSR到ESG – 社会责任法制建立之挑战」工作坊
 

  • 2024-11-10
  • AdminAdmin
               工作坊由本中心主任政治大学法学院吴秦雯副教授担任主持人,邀请中国文化大学法学院暨永续创新学院院长方元沂教授、台湾大学法学院徐婉宁教授、政大法学院许耀明教授、政大法学院林佳和副教授等留学及长期研究美、日、法、德等国的学者专家, 透过分享各国从CSRESG社会责任在劳动人权方面的发展历程、最新动向及面临的挑战, 进而对话讨论我国建构社会责任法制与企业因应此趋势的策略。工作坊有现场及线上来自政府单位、学术界、相关业界等60馀名嘉宾报名参加

               综观各国社会责任法制发展的共通性是从资本主义慈善角度向企业永续发展转移的过程, 至今虽已逐渐形成部分具强制约束力的硬法, 但因社会责任较难有明确定义及量化衡量标准的特性, 大多经由软法对主体行为作出指导和规范来共同推动; 同时社会责任导致增加经营成本, 实与企业经营以获取财务效益的主要目的产生矛盾, 需赖社会及利益各方达成强烈共识合力推动,而且政府单位提供足够诱因鼓励支持企业也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国际化推进,跨国的全球供应链对各国劳动人权产生新的挑战, 主要发生在供应链第三国的第三世界国家, 在努力减少强迫劳动或童工的问题时, 又涉及国际法中管辖权归属及适用法制的问题。面对当代问题,内国、国际、全球,硬法、软法等交错形式,公权力与自治力须做功能最适的组合

               首先方元沂教授分享美国对人权保护的企业责任主要是《负责任商业行为国家行动计画》要求企业「在国内外供应链中遵守法律义务」并应尽尽职调查的努力, 指导原则的软法; 有《外国人侵权法》、《酷刑受害者保护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等为企业侵犯人权的行为提供事后民事救济措施;另有《关税法》、《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等规范供应链责任和强迫劳动问题的相关立法, 并鼓励企业采取措施打击侵犯人权行为。然而在美国联邦政府拟将ESG原则纳入法律规范时,却引发产业界及政界保守势力基于「觉醒资本主义」(woke capitalism)运动的强力反对, 执政当局随即采取反制措施, 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要求监管单位在极为重要以及有社会冲击的议题采取相应行动前,必须先取得明确的国会授权, 后续发展尚未明朗。我国与美国经济活动非常密切, 应更加关注相关法制的发展。

                 台湾大学徐婉宁教授主要分享日本的情况, 探讨ESG如何与劳动法结合, 对提升劳工劳动人权带来正面影响。近年当局主要的努力在推动工作方式的改革, 以女性活跃促进法为例, 在雇用女性比例男女薪酬差异、男女管理职比例差异等基础目标下,由各地方政府制定辖内政策鼓励企业拟定行动计画并提供企业优惠性差别待遇;同时也加强传统的劳动法的规制手法,例如2018年修订劳基法导入附有罚则之加班时数的上限规定在诸多措施努力下,日本于2024年关于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的达成情形,于166国中位居第18位,但性别平等的目标严重不足,在日本企业的永续报告书中,论及社会课题者并不多,消费者与投资家的关注也大多以环境课题为中心男女同工同酬或是对于边缘化的劳工提供社会经济的包容等课题,即使企业本身并未落实,目前尚不会对营业直接产生影响,实践社会课题的意义也无法从经济上加以说明观察日本社会实际面所面临的困境,我国近日引起极大社会重视的职场霸凌事件,在讨论修法或制定专法的同时, 或许从ESG理念让雇主先从建议申诉管道开始,就还是有实现的可能。

                 政治大学法学院许耀明教授则主要介绍法国国内法2017企业母公司与统包公司慎防义务法(La loi n°2017-399 relative au devoir de vigilance des sociétés mères et entreprises donneuses d’ordre)。这部法律是透过补充修正原有《商事法典》(Code de commerce),规范诚实申报透明揭露等程序义务,针对不论设籍何处只要在法国有经济活动达到一定规模或雇用一定员工数以上就应受到相关规范约束。此法的精神在于风险角度,要求企业最核心之慎防计画内容,须包含能合理辨识风险及防治人权、卫生安全及环境重大侵害之慎防措施,拟定减轻风险或预防严重损害之措施,针对风险存在或危害发生警讯之吹哨与通报受理,与企业代表工会组织协同建立相关机制, 并建立追踪施行措施及其效益评量之系统。企业应管理的风险及侵害则包含企业本身、控股相关公司以及其作业相关转包商、供应商之活动(包含子公司或被控股公司之转包商及供应商),除规范企业外,也对民事诉讼之司法监督模式有明确规范。但在跨国境的案例上可能会引发争议,因本法适用对象等于是将原本限于法国境内效力之法国法向海外延伸,使法国国内法产生「境外性」(extraterritorialité),可能会引起质疑!同时在国际私法范畴可能引起哪一国有管辖权及适用哪一国法律的问题等,有待逐步厘清。

                  政治大学林佳和副教授聚焦在探讨跨国企业, 全球分工下企业管理着链上全流中跨国的各端点, 因此企业有能力要对其主导的供应链上的劳动问题负起责任, 德国的「德国供应链法」German Supply Chain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ct (LkSG)就是基于此逻辑。在处理劳动人权问题, 全球做了非常多的尝试,例如各国的内国硬法、全球层次的劳动人权机制、乃至于双边与多边的经贸秩序、安排公民社会或私人机制推动等等, 但收效甚微! 国际强迫劳动及童工等现代奴隶的数量还是很惊人, 主要是跨国企业供应链位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第三国,但在进步国家的内国也有类似问题, 而我国则是以国内移工, 国际渔工以及学生入境工作较受到关注。我国已于20219月申请加入CPTPP,加拿大、澳洲、新西兰、英国都是CPTPP的会员国,台湾同时正与美国洽签21世纪贸易倡议的「劳动专章」,「劳动专章」中要求各缔约国应该禁止进口由强迫劳动或童工所生产的货品,并禁止使用以强迫劳动或童工生产原料的货品, 我国有必要了解与我经贸关系密切的主要经贸国家推动企业善尽人权责任的国际立法趋势。

               本工作坊由政治大学法学院科技变革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办, 政治大学法学院多元文化与法律研究中心以及高龄社会法制研究中心协办, 财团法人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赞助。

活动照片_2